仙游县素有“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美誉。但是,随着红木贸易的发展,资本运转带来的信用危机逐渐成为当地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
如何解决这一大难题,2020年以来,仙游法院积极推动构建防范和打击不诚信诉讼行为的长效机制,打造诚信诉讼体系建设的“仙游范本”,擦亮红木艺都的“信用名片”。
以“精准打击”树立司法权威
“原告张某腾滥用管辖权异议,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与效率原则……决定对张某罚款六万元。”2020年9月,仙游法院对案件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开出首张“罚单”,由此拉开了该院严厉打击不诚信诉讼行为的序幕。
据悉,为提升惩戒精准度,仙游法院组建了非诚信诉讼行为甄别小组,由资深民事、刑事及执行部门员额法官担任小组成员,确保识别精准、惩戒尺度适当。
2020年以来,已对6名涉隐瞒证据、滥用管辖权异议、拒绝移送清算材料等不诚信诉讼行为当事人处以罚金共计40余万元。
重点聚焦虚假诉讼、电信诈骗、食药品安全、“拒执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失信犯罪行为,仙游法院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重视罚金刑适用,充分运用审判职能提高失信犯罪行为的经济成本。
2021年以来,仙游法院共计受理上述案件351件539人,审结349件525人,判处罚金超1000万元,受理数呈明显下降趋势。
此外,为打击“套路贷”虚假诉讼问题,仙游法院制定出台《关于建立“职业放贷人名录”的实施意见》,对15名涉“套路贷”、滥诉、恶意诉讼的名录监管对象,通过强化举证责任、扩大职权调查范围、规制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对相对人审慎适用强制措施等方式予以警示。
自2020年该实施意见落实以来,监管对象的案件缩减至41件,同比缩减92.64%,且所有涉监管对象的案件均纳入案件质量监管范围,无一案件被改判或发回重审。
以“内外约束”拉紧防范链条
“我作为本案当事人,保证向法庭据实陈述。如有虚假陈述,愿意接受罚款、拘留乃至刑事处罚……”
“法官,我……我刚才所述的和被告利息约定的内容不属实,我能不能重新陈述一遍事实?”
2022年2月份,在一起销售代理合同纠纷的庭审过程,承办法官敏锐地发现原告提出的双方约定的利息计算方式不符合交易习惯,让其当庭宣读《诚信诉讼承诺书》及《保证书》,并告知虚假陈述的法律后果,促使原告当庭变更事实陈述及诉讼请求,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查明案件事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走进仙游法院,各类诚信格言有序上墙、立案大厅滚动播放诚信诉讼宣传短片、一份份《诚信诉讼承诺书》《诚信诉讼告知书》随案送达。在倡导诚信思想的同时,要求当事人作出诚信诉讼承诺,对非诚信诉讼行为人施加压力,仙游法院这些做法有效降低了当事人滥用诉权、虚假陈述的概率。
“徒善不足以为政。”除了增强当事人内心约束外,仙游法院还积极向平台数据借力,探索诉讼信息监管预警,建立“涉不诚信诉讼当事人名册管理台账”,将涉案数量多、标的额总量大、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恶意逃避送达及曾因虚假诉讼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五类当事人纳入台账,在立案、送达、审判、执行阶段,重点审查、严加监管,有效压缩不诚信诉讼行为生存空间。
以“惩护结合”弘扬守信践诺
仙游法院始终以“维护司法秩序、实现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助推社会诚信”为职责,探索出的“惩护结合、疏堵并举”的治理路径逐渐成熟。
“谢谢执行法官的预警提示,我差点酿成大祸了!”被执行人黄某心有余悸地说到。据悉,黄某在一起借贷纠纷中被判令需承担还款责任,但判决生效后,黄某迟迟没有履行还款义务。执行法官在办案期间发现,黄某名下一张银行卡近期出现大额流水,明显有能力履行义务,其行为已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但根据执行法官的前期走访,黄某系家中唯一经济支柱,尚有老小需抚养。综合考虑后,执行法官向被执行人黄某送达了首份《福建省仙游县人民法院预警令》。接到预警令的黄某此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即与申请执行人达成了分期履行的和解协议。
“做人不诚信确实寸步难行,我会吸取教训,以后每一期款项都会按约定支付,谢谢你们给的机会。”事后,黄某向执行法官作出承诺并表示感激。
为实现“惩”“护”结合,激励当事人守信践诺,仙游法院在深化“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基础上,创建“白名单”信用修复机制和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为失信被执行人提供“造血再生”机会,鼓励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及时恢复当事人社会信用评价,最大限度减少对败诉当事人的权益影响,助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