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发布2023年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包括“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变种“生鲜灯”存在“屡禁不绝”隐忧、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等问题。其中,“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问题,令消费者不堪其扰。
用户苦跳转广告久矣
跳转广告为何成了“过街老鼠”?难看也就罢了,“没完没了”更让人心烦。尽管监管已屡屡加码,但跳转广告总能找到“突破口”,给你整点新花样,易误触、“摇一摇”已是老套路了,有的跳转广告甚至伪装成普通帖子,让你不知不觉就“中计”。
用户苦跳转广告久矣。烦人的跳转广告,不仅影响用户体验,给用户带来困扰,而且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不仅如此,它还有可能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甚至为网络诈骗开“后门”。
广告“乱跳转”为何屡禁不止
如果说“摇一摇”分红包、加好友,尚属有意义的功能开发,那么高度灵敏约等于强制跳转的“摇一摇”广告,则只让人看见唯利是图的技术霸凌。注意力经济的时代,用户点击与广告收益息息相关,于是某些App便利用跳转广告来骗取用户点击。即便面对用户的反感和有关部门的明确要求,某些商家仍然不肯放弃这块巨大的利益蛋糕。
事实上,有关部门针对广告“乱跳转”的打击一直在进行。2023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就对“摇一摇”等诱导用户的操作做出了明确规定。然而,某些App厂商、广告投放者却玩起了“猫鼠游戏”,在技术手段、市场竞争等方面变换花样。监管部门调查取证工作量大,一时难以有效处置。由于维权成本高,很多用户即使感觉厌烦,也只能“忍一忍就过去了”。这些都给违规行为留下了操作空间,往长远看,会让违规者得寸进尺。
互联网广告当探索良性发展模式
以牺牲用户体验、给用户带来困扰的方式来提升广告收益,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换来的恐怕是用户的用脚投票。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不足取也不可取。在强化行业监管的同时,广告投放者、App开发运营者以及行业组织应当共同探索、优化广告效果评价模式。
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用户权利,秉持技术向善的理念,才是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之路。对于App平台和广告投放者而言,要改变现状,除了遵守法律法规、形成行业自律之外,还要探索良性的广告模式和商业策略,把广告做得质量更高、更有创意,其商业价值的实现才能更有效果、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