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第四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北京和广州两地联动举办。现场公布了第四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和信用应用场景优秀微视频评选结果。“花都区开展‘信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应用”案例成功获评为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融合区位特色,挖掘信用数据价值
花都区牢牢把握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片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等精神,创新“信用+农村金融服务”,将信用建设和农村发展、金融服务深度结合,为信用良好的农户赋予“信用农户绿码”,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推动涉农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首创“农户信用绿码”,建成“市-区-镇(街)-村”四级信用数据体系,归集共享广州市涉农主体信用信息数据、村居农户基础信息,会同合作银行预授信白名单动态组成三大类系统数据,通过新建评价模型,动态输出评定结果,激活信用数据价值。
深化信用应用,释放乡村发展新动能
花都区“信用+农村金融服务”依托“花都区涉农主体信用码管理系统”为“农户信用绿码”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载体支撑,在“花都区政府”小程序嵌入“农户信用绿码”模块,提高农户信用亮码的便捷度和权威度。“信用+农村金融服务”合作银行为持有绿码的目标用户提供“秒批”融资服务,推出“乡村振兴贷”等产品,满足农业生产经营、农户资金周转、乡村经济创新需求。自应用启动以来,花都区首个试点街道已完成全域行政村基础信息采集、整村预授信和信用农户评定,数据采集量高达2.7万条。首个试点街道共生成“农户信用绿码”20162人,赋码率高达93%。农户绿码获得贷款人数超过240人,放款金额超过1.17亿元,建造助农服务站2家,组织开展宣传活动约200场次。花都区信用示范点创建工作已获得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经验推广至央广网、今日头条和香港商报网等主流媒体,去年12月获评广州市“信用创新应用案例”。
下一步,花都区将继续扩大“信用+农村金融服务”实施,让更多农户享受便捷服务,积极实现普惠金融,且发挥信用理念、信用手段在服务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促进花都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走向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