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广州-头部
x
【诚信建设万里行】白云区:白云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推动宗教中国化工作实践
来源:白云区     发布时间:2022-06-29 14:06

  近年来,白云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精心打造具有白云特色的宗教中国化品牌,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一、基本情况

  白云区坚持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自觉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加强“四史”学习教育,对宗教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支持宗教活动场所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和发展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组织教职员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宗教事务条例》,增强政治认同,自觉融入中华文化、自觉适应社会发展。

  二、主要举措

  (一)丰富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方式。一是强化学习引导。组织辖内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系统性学习活动18次,通过组织学习宪法、民法典、《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及宗教政策法规,使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在法律法规框架下依法开展宗教活动,巩固和扩大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二是加强场所自理。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宗教自律的宗教事务治理格局,支持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带头守法遵规,实现政府依法管理和宗教界自我管理的有机统一,推进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三是发挥阵地作用。通过宗教活动场所内的标语与书籍持续向来访者传达法治精神。教育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自觉遵法守法学法用法,在白云区宗教领域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四进”创建活动。一是落实“四进”活动全覆盖。全面推进落实宗教活动场所、民间信仰场所、基督教临时活动点开展“四进”(国旗、宪法及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活动,白云区辖内6间宗教活动场所、28间民间信仰场所、7处基督教临时活动点,均积极完成了竖立国旗、设置宪法及法律法规宣传角(宣传书架)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专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二是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围绕“四进”工作要求,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119消防宣传月”“反恐”等主题活动12次,联合镇街及相关部门以政策法规咨询、发放普法资料、直播普法等方式,对反恐怖主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弘扬民族团结、反邪教、禁毒、防诈骗等知识进行讲解,提高群众识别非法宗教活动的能力,教育引导群众,依法开展宗教活动。三是厚植墙面文化。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墙面文化建设,内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法》等法律法规、扫黑除恶、防范诈骗、仁义礼智信等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丰富文化氛围,弘扬社会正能量,使“四进”上墙入心。

  (三)多形式多维度宣传研讨。一是变场所为教室。各宗教活动场所通过组织升国旗、学经典、互帮互助公益慈善等活动,探索运用易于践行的方式方法;同时结合自身文化特点,对卫生健康、安全防范、教规教义进行各具特色的讲解解读,让相关知识通俗易懂、贴近信众,让信众能结合经典和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可触摸可体味,更容易理解。二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对各宗教活动场所、民间信仰场所的故事进行挖掘和重塑,将其原有的“和、善、忠、义、孝、仁”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信教群众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三是开展理论研讨交流活动。组织宗教界人士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的内容,共同研讨如何推进宗教中国化工作,通过经验交流,积极探索宗教中国化实现途径,以积极理念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创新再造,体现中国风格。

  三、工作亮点

  白云区通过支持场所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宗教中国化建设发展之路,深入挖掘宗教文化、信仰文化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面向广大群众开展文化交流特色活动,让各大宗教更加自觉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

  (一)引导基督教江高堂践行宗教中国化。一是由基督教江高堂驻堂主任牧师王纯仁创作基督教中国化圣经书画,将基督教和中国文化有机融合,将圣经弘扬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应,并用中国书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时代特点,符合中国国情的解释。江高堂将书画刊登在每周的程序表封面上,每周聚会时全体基督徒进行宣读,以书画的元素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领悟圣经经文内涵,促成“基督教中国化”在基层落地。二是举办“广州市基督教江高堂庆祝圣诞暨基督教中国化圣经书画展”,展示了40幅各类圣经书画,首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圣经对照融入书画,一方面,通过中国书画表达了信仰,另一方面,中国书画也借着圣经经文的表达弘扬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三是指导江高堂撰写“基督教中国化”专题文章,向信众宣传基督教中国化,并推荐市民族宗教刊物及区内媒体进行专题报道,省民宗委专题刊物《民族宗教工作》2018年第3期上,以《看似很远、其实很近》为主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国家宗教局网站《广州基督教界欢度美好中国年》一文也刊登了基督教江高堂中国书法对联照片并作相应报道,形成了“宗教中国化”白云品牌。四是在江高堂内设置主题教育实践基地。面向广大群众专题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大团结”“基督教中国化”“五个认同”等思想理念,增设专题宣传栏和书架,营造“随处可见、随时可见”的浓厚氛围,广泛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加大对佛教金刚禅寺“禅武”文化品牌的宣传力度。一是指导金刚禅寺于2019年11月举办广州市第五届“岭南禅武文化节”。以岭南深厚的禅宗文化为依托,于禅修中融入中华传统武学之精髓。岭南禅武文化节以金刚禅寺作为主会场举行开幕式祈福法会及文化节颁奖晚会,运动员、工作人员约500人,本次活动联合海峡两岸的学术专家和有志之士,共同探讨禅武文化在当下的社会文化价值,进一步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二是开展武术精英大赛、书画展、图片展、文化论坛等活动,扩大岭南文化影响力,打造文化景观亮点,努力将金刚禅寺创建成为全市宗教文化“模范窗口”和弘扬岭南禅武优秀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平台。三是支持金刚禅寺丰富禅武研究成果。禅武以禅修心、以武修身,白云区支持金刚禅寺围绕“弘扬禅武文化,建设人文湾区”的主题,组建研究团队进一步深挖岭南禅武文化内涵,让禅武文化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向外界传递中国宗教的声音,展示中国宗教的良好形象。

  四、下一步工作

  (一)持续加强宗教政策法规宣传。一是为宗教界提供更充分的理论政策、法律法规、体制机制保障,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宗教事务条例》,推动宗教工作扎实开展,为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和防范打击非法宗教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二是创新普法形式,拓宽普法思路,不断健全完善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支持宗教界发挥主体作用,探索建立普法联络员、宣传员队伍,用信教群众听得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宣讲,把宗教政策法规融入到讲经讲道活动中去,更好组织和引导信教群众同其他群众一道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团结奋斗。三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优势,注重运用现代传媒、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技术,努力提升宣传效果和传播力度,着力扩大社会知晓面。

  (二)结合中心工作,加强教育引导。一是结合工作实际,把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宗教领域法律法规,与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工作、宗教活动场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等结合起来,与解决宗教领域相关问题结合起来,与落实宗教领域安全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二是把我国宗教中国化理念和宪法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融入到各宗教活动场所的规章制度中,充分发挥教规制度对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行为引导、规则约束、权益维护的作用。三是支持宗教人才建设。宗教界人士不仅要重视宗教教育,还要重视国民教育、法治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通过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努力培养“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新时代爱国宗教人才,从而提高宗教教职人员队伍质量,增强宗教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依法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

  (三)探索宗教中国化发展实践新模式。一是充分尊重宗教生存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通过保护、管理、引导、服务等方式,因势利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与各宗教教义教规有相近之处的中国元素融入宗教规章制度,有助于推动宗教道德与中华传统美德的相促相生,跟上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更加符合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二是支持开展宗教文化建设。从宗教典籍、宗教音乐、宗教礼仪、宗教建筑、宗教习俗等入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视整理和研究宗教典籍,弘扬宗教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摒弃宗教文化中消极落后的内容,塑造温良、和善、理性和包容的宗教文化品质。三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势帮助各宗教活动场所深入践行宗教中国化,加强引导沟通,及时总结经验,注重树立先进典型,为新时代更好开展宗教工作指引方向,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广州市白云区民族宗教事务局

  2022年6月17日

信用广州-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