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柔性司法妥善处理涉老家事纠纷。2024年共审结涉老民事纠纷2311件,其中涉老家事纠纷289件。稳妥审理老年人离婚再婚、涉老房产纠纷等案件,通过释法说理,教育引导子女精神赡养和物质赡养并重。明确“扶养利害原则”,有效激发遗产管理人制度活力。始终坚持将调解优先原则贯穿涉老纠纷化解全过程,以老年人心理特征、实际需求为导向,发挥家事调查员辅助查证案件事实、心理疏导员打通当事人心理症结等在涉老民事案件中的作用,通过“拉家常式”“共情式”开展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弥合化解矛盾纠纷,协助老年人实现法律关系及情感关系的共同修复。二是打击养老诈骗守好老人“钱袋子”。依法精准打击保健品传销、以提供代办“养老保险”、投资“养老项目”、电信诈骗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诈骗犯罪,将追赃挽损作为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的重点,最大程度挽回受害群众经济损失。2024年以来审结涉“养老诈骗”刑事案件4件5人,涉案金额达1410.04万元,依法对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并责令退赔被害人损失。三是注重源头预防筑牢护老法治屏障。加强与区老龄委、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涉老纠纷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和防范养老诈骗长效机制。依托司法大数据监测各街道属地案件情况,编发《万人成讼率运行态势工作专报》,及时向党委、政府反馈,协调社会力量参与诉前调解工作,将涉老纠纷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老年群体中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增强老年人维权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官方平台转发、发布涉老典型案例6个,宣传覆盖人群约2.73万人次,其中“席某、牟某养老诈骗案”获广州日报报道,引起社会热烈反响。四是延伸司法触角优化适老诉讼服务机制。打造适老诉讼绿色通道,在立案、保全、审理、执行等环节为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审理、执行涉老年人案件。优化上门送达、就地调解、当庭宣判、就地送达等方式,减少老人讼累。开展涉老民事案件判前走访、判后回访工作,重点关注孤寡、空巢、残疾等困境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案件执行进展。注重老年人合法权益及时兑现,加大对老年人追索赡养费、医疗费案件的优先执行力度,依法保障“老有所养”。加大对老年当事人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力度,减免经济困难老年人的诉讼费,为确需指导和帮助的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及时进行司法救助。